摄影前期入门(3)

📸曝光要素

  • 一般情况下,暗部不能纯黑色(欠曝),亮部不能纯白色(过曝),这样会丧失细节。

  • 少部分情况下为了凸显人物主体,或者体现某种特定风格,允许出现过曝(日系风格等)或者欠曝(人物剪影等)
    曝光原则

  • 曝光三要素:光圈、快门时间、相机感光度。类比水龙头接水,光圈相当于水龙头口径,快门时间相当于打开水龙头的时间,感光度类似水泵的水压,体现对光的敏感程度。
    光圈

  • 光圈(Aperture):光圈的数值F等于焦距通光孔径之比。当F越大则越是小光圈,反之亦然。

  • 大光圈获得的是小景深效果,进光量多,背景虚化
    快门

  • 快门(Shutter):快门时间长即长曝光,进光量大,可以记录光流轨迹。短曝光可以凝固时间,用于抓拍。1/10s以上都属于比较慢的门
    感光度

  • 感光度(ISO):数值越大对光线更敏感,适合昏暗场景,获得低画质。数值小对光线不敏感,适合明亮场合,获得画质更高。
    三要素档位

  • 每档光圈倍率为根号2,即1.4左右;快门和感光度每档之间都是两倍关系,每差一档光圈、快门、感光度都是相差两档亮度
    互易率

  • 互易率:当三要素中的一个向一个方向调n档,另一个要素就可以向反方向调n档,以维持曝光不变。

  • 举例:当我们为了获得更高画质降低ISO,画面变暗,此时可以用一个慢门提升曝光量
    曝光补偿

  • 曝光补偿(EV):用于快捷地调节最终的亮度,某些场景下需要白加黑减。比如当拍摄白雪时,有时候测光系统会将其变成灰色,需要添加一些补偿使之还原为白色;拍摄黑色的煤炭时可以减少一些补偿,防止出现“灰煤”。

📸拍照模式

使用拍照模式,可以使得拍摄过程的调参半自动化,减轻操作压力

  • Auto-全自动:三要素都自动化调节,一般不用
  • P-程序曝光:ISO手动,其他自动
  • A/AV-光圈优先:光圈、ISO都手动可调,快门自动。适合风光、人像
  • S/TV-快门优先:快门、ISO手动可调,光圈自动。适合抓拍
  • M-手动曝光:三要素全手动。适用于亮度不变的物体(月亮),或者EV已经无法调节的场景,或者闪光灯拍摄(不相信测光系统自动曝光准确性)。
  • B-B门(长时间曝光):30s以上曝光
  • C-自定义模式:可以将参数设置为自己需要的值

其他一些手机上的模式,需要注意,手机光圈不可调

  • 流光快门/慢门/长曝光:通常配合三角架
  • 夜景模式
  • 人像模式
  • HDR模式:大光比下使用,保留细节,动态范围更大
  • 全景模式
  • 专业模式:类似M档

📸对焦,景深和虚化

  • 景深:景深的存在使得对焦平面附近的一小段范围仍然清晰,大光圈有小景深,小光圈和大景深
  • 自动对焦模式:
  1. One Shot/AF-S:单次自动对焦(静态)
  2. AI Focus/AF-A:人工智能自动对焦
  3. AI Servo/AF-C:连续伺服自动对焦(运动)

对焦区域

  • 对焦区域,总的来说对焦点越多越好:
  1. 定点自动对焦(手动选择):用于自动对焦
  2. 单点自动对焦(手动选择):选择一个浙大对焦点进行对焦
  3. 自动对焦扩展:使用手动选择自动对焦点及其四个相邻点位进行对焦
  4. 自动对焦扩展(手动选择周围的点):比3更多的周围的点
  5. 区域自动对焦(手动选择区域):使用9个对焦区域之一对焦
  6. 大区域自动对焦(手动选择区域):使用3个对焦区域(左中右)之一进行对焦
  7. 自动选择自动对焦:使用区域自动对焦框对焦
  • 虚化的核心四要素:背景离主体苑、相机离主体近、光圈较大、焦距较长

  • 合焦:即成功聚焦,在风光大场景、主体即人物眼睛的地方一定需要合焦

  • 焦点(景深)合成:需要背景和主体都清晰,可以通过拍摄两个不同对焦的图片合成得到

  • 可以虚化的东西:长曝光轨迹,杂乱的背景/干扰元素

  • 拍虚的原因:

  1. 没对上焦
  2. 景深太浅/对焦位置不对
  3. 快门速度太低
  4. 相机抖动

📸构图

  • 构图的核心:
  1. 确认画面主体和主题
  2. 去掉画面中与主题或主体无关的元素
  3. 加入突出或主体表达的元素并合理摆放
  4. 成功传达想表达的内容

如何吸引视觉

  • 视觉凝聚
    明亮部分吸引视觉
    使用明亮的部分吸引视觉,如上图
    鲜艳/对比色
    也可以像上面这样使用鲜艳/对比色进行吸引
    清晰对象
    更清晰的地方也能吸引视觉
    重复元素
    还有利用重复元素也能吸引视觉
  • 视觉引导
    引导线
    使用引导线吸引视觉,有如道路、边缘等实体引导线,还有目光等无形的引导线
  • 视觉控制
    框架

常见构图技巧

三分法
三分法:如上图,可以用水面和房顶将画面分成三个区域
居中法
居中法:拍摄对称的庄重的物体
三角形构图
三角形构图:具有稳定性
前中后景
前中后景:可以利用前中后景进行有层次的构图
综合构图
可以结合上面的技巧应用到同一张构图当中

  • 三分法和居中法本质上是对画面的分割,使用哪个通常取决于画面中更希望突出的结构,以城市风光为例,当天空不好看时可以适当压缩天空,当需要突出水面倒影时可以使用居中。
    留白
  • 如上图,主体的视线或运动方向上需要进行留白,使得画面平衡
    点缀

📸曝光与影调

影调是基于艺术层面的对图像色彩的感觉,曝光是基于科学数据对图像色彩的分析判断

影调

低调、中间调、高调

  • 如上,将画面按色阶分为三种影调。大部分画面都处于黑暗的照片即低调的照片,以此类推。
    低中调
  • 低调又可分为低短调、低中调、低长调,如低中调,其画面依然大部分属于低调,但是却也包含了中调的色彩,所以是低中调。
    10种影调
  •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3*3中影调,再加上全长调(非黑即白,对比度很高),共10种影调。

量化曝光

  • 相机测光模式:分为评价测光、局部测光、点测光、中央重点平均测光。一般使用平均测光,拍月亮可以用点测光
    直方图
  • 直方图:反映不同亮度(0-255)像素数量
    直方图与曝光
  • 如上图,第一张图右侧部分极高且其右边缘(255)被切断了,发生了过曝,以此类推可以通过直方图很直观地判断照片曝光好坏。
    直方图与影调
  • 如图,在低调部分(左边)像素较多,且中调部分也存在不少像素,说明是低中调。可以很快地通过直方图判断影调

数码时代的正确曝光

  • 现代后期处理的发展,使得前期拍摄可以趋于保留图像信息为目的。
    向右曝光
  • 如图,我们像右边一样向右(对于直方图)进行曝光,使得暗部更多细节得到保留,提升信噪比。注意右图虽然高亮度部分较多,但是直方图并没有被切断,说明依然存在亮部细节,所以还是正常曝光,不是过曝。

大光比场景下平衡光比

大光比易出现的情况
大光比场景下易出现的情况,如上图,有可能亮部过曝或者暗部丢失。
平衡光比
因此,我们需要平衡光比,使得明暗反差更小,更符合肉眼情况(上图左),而非消除光比(上图右)。

  • 常见的大光比场景:日出日落、夜景灯光、逆光人像等

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平衡光比:
曝光合成

  1. 曝光合成:相机宽容度无法覆盖到画面的整个动态范围,就需要拍多张进行合成。手机上可以使用HDR模式,相机使用包围曝光
    宁欠勿过
  2. 宁欠勿过:对于宽容度足够的相机,可以适当欠曝保护高光不过曝,后期再调亮,因为暗部比亮部细节恢复容易。该方法比曝光合成快捷,但质量略差。
    补光
  3. 补光:画面中背景太阳很亮,但是人物逆光很暗,可以对人进行补光。
  4. 拍摄剪影:人物只拍剪影(需要轮廓姿态好看),保留高光

📸光线

📸光线的特性

色温

  • 色温使用热力学单位开尔文K描述。色温越高色调越冷(蓝色),色温越低色调越暖(红)
    白平衡
  • 白平衡向左是为了加入冷色,向右是加入暖色,达到中和或者加强的效果。
    光的方向
  • 经常使用侧光塑造形状
    光的软硬
  • 通过观察人物暗亮交界过渡状态,如果是柔和的就是柔光(上图左),硬过渡就是硬光(上图右)。

📸自然光

  • 自然光拍摄:日落前后和日出前后适合拍照
  • 在顺光下对较硬的光可以用柔光板进行柔光;逆光下用反光板对阴影进行补光

📸人造光

  • 人造光拍摄:LED好上手,也适合拍视频;拍人像和产品用闪光灯
  • 闪光灯使用:
  1. 功率调节
  2. 模式选择:TTL是全自动调节功率,M是手动
  3. 高速同步:当快门很快的时候需要开启
  4. 跳闪和引闪:有时候闪光灯放在相机顶时,拍人时可以对着天花板照射进行跳闪;离机时配合引闪器可以自由地设置灯位

📸常用布光方法

三点布光

  • 三点的光分别称为:主光(主要打的光)、辅光(冲淡阴影的光)、边缘光(又叫发丝光,当背景很黑时,防止人物与背景融合在人物后面打上硬光凸显轮廓)
    伦勃朗光
  • 仅一个点位打光,在脸上出现倒三角,适合男性
    蝴蝶光
  • 正面斜下方打光,在鼻子下方形成蝴蝶状阴影,适合女性

📸拍摄技巧

📸噪点

噪点

  • 分为明度噪点和色彩噪点。噪点总是在暗部更显眼,需要避免这种影响观感的噪点
    提升信噪比
  • 前期提升进光量可以很好地提升信噪比,使得噪点不显眼。
  • 进光量充足时,ISO越低画质越好;进光量不过,提升ISO获得进光量反而画质会提升
  • 后期可以用一些降噪插件处理优化

📸日常的拍摄

  • 寻找光线,如晚霞,建筑上的光等
  • 寻找细节,用长焦拍摄一些简单的画面,比如桌子的一角,窗户的边缘
  • 多角度拍摄:有近有远,长焦或短焦
  • Copyrights © 2023-2025 LegendLeo Chen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